-
05年底,恐怕没人能预想到一个名为“PPG”的衬衫牌子,会在2年后,将统治中国衬衫界十多年的霸主——雅戈尔拉下马,让人匪夷所思的是,较力双方的实力和家底竟然天差地别:
第一、从业者数量上,PPG整个公司的运营团队不过30多人(大多数没有服装行业经历或背景),外加一个上百人的呼叫中心,相比雅戈尔2万多人的庞大集团军,简直是小巫见大巫。
第二、产业链资源上,PPG一无店铺、二无工厂、三无分销体系,产品依靠OEM贴牌代工,营销依托报纸、杂志、网络、DM等介质为载体,销售依赖一个呼叫中心完成全国订单。而雅戈尔从生产研发(占地700亩的纺
织城、衬衫城),到完善的各级经销商渠道网络,直至分布全国的连锁专卖店/专柜(全国1500家门店),形成一条坚如磐石的上下游产业链。 第三、品牌知名度上,PPG被人一无所知,雅戈尔无人不知,如果当时雅戈尔不是被多元化冲昏头脑,在股票市场上大搞资本运作、在房地产市场大兴土木,好好研究对手,采取快速有效的市场策略,PPG何以撼动雅戈尔第一的位置!
PPG的“轻公司”商业形态,颠覆了所有人对于传统服装业的想象空间,取得了以小搏大的里程碑式胜局,变革了中国服装业运行的模式轨迹,打开了另一扇窗,后来者潮涌无数。
07年底,处于巅峰期的PPG衬衫突然事端频发,原本视其为坐上宾的媒体纷纷倒戈。
首先是PPG赖以为计的全国广告攻势嘎然而止,紧随而来的是PPG与生产商的合同纠纷,进而引发网友对PPG衬衫质量严重质疑,屋漏偏逢连夜雨,08年初,PPG和媒体接二连三的官司曝光,更是将PPG推到了舆论口诛笔伐的火山口。
2年多的时间,PPG衬衫从“一夜成名”到“背负骂名”,其中的兴衰沉浮,局外人更多的是雾里看花,人云亦云。对于一个曾经身处PPG内部的知情人,我从05年起开始关注它,到07年进入这家如日中天的公司,直接参与运作了PPG商业模式中的关键环节,正所谓成也萧何,败也萧何!PPG成功的核心是特立独行的“轻公司”商业战略,而它目前遇到的困境,本质上也是过犹不及的“轻公司”模式,过于轻视产品链、过分重视广告链,从而导致PPG生意链的失衡,大投入低产出所造成的重负,最终拖垮了这家以“轻”为生存状态的另类公司。本人希望通过另一种视角,解析PPG“轻公司”的商业内核,给予中国服装界、营销界带来些许有价值的启示和帮助。
“轻公司”的“轻狂”——PPG与生俱来的颠覆性格
PPG的品牌精神里弥漫着“轻狂”的气质,这完全是由创始人李亮及其核心团队的性格所决定的,李亮曾说过两句话,其张扬、轻狂之气尽显无遗。
第一句:“我非常痛恨‘过犹不及’的说法。我是一个做事宁愿过头也不能容忍‘不及’的人。宁可浪费资源,也一定要把水烧开,决不能容忍只把水烧到八九十摄氏度。”
第二句:“要想打败PPG,除非生出第二个李亮”。
李亮敢于颠覆行业常规,敢于口无遮拦,敢于打破旧规,源于他年少得志,不走寻常路。
李亮(David•Lee),是生于70年代的上海富家子弟,高中赴美留学,大学毕业后,李亮加入了美国最大的男士服饰品直销商——极地公司(Land’s End),一路平步青云,直至担任亚洲区采购副总裁,邮购和网络的直销商业模式使李亮第一次认识到无店铺的巨大商机。
1999年,正值急火攻心的纳斯达克互联网热,李亮在软银孙正义的点拨下,创业开办了一家婚庆用品网站,亲自在网络运作直销生意。
2000年3月10日,纳斯达克指数收于5048.62点的史上最高峰。李亮赶在网络泡沫行将破灭的前夜,幸运地为自己的婚庆用品网站找到了买家。一转手,20多岁的李亮净赚6000万美元,从直销和互联网商海中轻松掘到到第一桶金,李亮的信心爆棚到极点,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Land’s End直销王国的生意计划在他脑海中逐渐成形。
2004年,李亮回到中国,对零售直销业展开调研,机缘巧合,他遇到了时任DELL(大中国区)主管市场和媒介的赵奕松(Jessica),两人一拍即合,“用DELL的直销模式贩卖美式衬衫”的商业计划随之出炉,随后又有两个关键人物加入,前Staple(史泰博——国际办公用品直销企业)CIO覃彬彬(Benjamin)、海归背景精通财务的糜广杰(Jason)。
这样,一个核心团队雏形清晰可见:CEO李亮制定整个公司战略和产品开发,CMO赵奕松负责整个市场运作和广告投放,CIO覃彬彬开发运营系统,CFO糜广杰管理现金流。
至此,一个轻狂的,开始了他们对沉暮以久的中国服装市场,发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颠覆运动……
一、在品牌传播上:
——颠覆性的广告宣言:Yes!PPG!
“Yes!PPG!”解码过来,意为:“是的,买衬衫就选PPG”,这句广告语乃李亮的得意之作,每当开会时,李亮都会握紧拳头,大嗓门的来上一句,不仅提振士气,更能让消费者牢记在心,“Yes! PPG!”掷地有声的喊出了普通人心中的占有欲,坚定有力的选择PPG,在品牌传播层面,这句口号着实为PPG加分不少。
二、在产品卖点上:
——颠覆性的主打产品:皇家牛津纺衬衫的美式文化侵袭
牛津纺衬衫,是PPG生意的基石,也是迄今为止PPG卖得最好的产品,名符其实的现金牛产品。
当初引入牛津纺概念完全是出于李亮和赵奕松的“海归背景”,两人都有过在美资IT公司任职的经历,美国IT公司的大部分职员,大到工程师、高管,小到普通文员,都穿牛津纺衬衫。它体现的是一种美式文化。这种衣着方程式像好莱坞大片一样,触动了市场的神经,特别是对于穿衣指南和衣着文化普遍缺失的中国消费者来说,无疑一针强心剂。加之中国内地的消费人群,有着非同一般的崇洋媚外和一窝蜂的消费心态,牛津纺卖点一经打响,群起跟风。
再牛气冲天的产品,也有生命周期,唯有文化生生不息,根植于意识形态,支配人的行为思想,在卖货的层面上,PPG贩卖的是一种更高级的智力。
三、在价格定位上:
——颠覆性的购买价格:99元破位价的破窗效应
99元,打破了消费者对于高品质衬衫价格的预期。
长期以来,商场和百货店衬衫的价格和价值是完全背离的,因为有50%甚至70%以上的利润要为渠道买单,所以随随便便的一件普通衬衫也要上百元,99元的破盘价,挤掉了一部分的渠道成本泡沫,颠覆了人们传统意识中百元男士衬衫的价格认识;
99元,打破了消费者对于购买PPG衬衫的心理防线
人世间的任何一场博弈,价格必定是最后的筹码,99元,无疑在当时降低了消费者购买PPG衬衫地门槛,大大提升了成交率,这也是为何跟进者VANCL不依不饶的打出68元初体验的核心目的。
四、在视觉表现上:
颠覆性的广告内容:把平面媒体变成橱窗陈列
PPG的销售模式,是点对点的直销,不开实体店,不靠经销商,直接将货架投射到平面媒体和网络上,这对执行细节提出了苛刻的要求,因为消费者无法零距离体验产品,只凭视觉左右自己的购买行为。PPG用了一种最简单,却又难复制的“拿来主义”手法实现了这种眼球效应,以视觉制胜。
当时,李亮从美国带回第一手的邮购目录资料,以Land’s End为主,精挑细选出适合PPG产品的画面和表现方式,交由摄影公司和设计公司,进行全盘拷贝,这样做有3大好处:
好处一、事半功倍的执行效率和效果:
无论是摄影师还是设计师,无须天马行空的绞尽脑汁想创意表现,只要按瓢画葫芦一样,完美的执行抄袭和临摹,相当于做了一件和Land’s End相差无几的高级赝品。这个问题,我曾经和一个跟进PPG模式的IT老总聊过,他很苦恼的告诉我:“我花重金请了一帮摄影师,整天在那里设计场景、摆造型,照片拍了一大堆,就是找不出看得上眼的。”我回答他:“拍摄也是要有策略的,像无头苍蝇一样的瞎折腾,只能是劳命伤财。”
好处二、原汁原味的美式文化和风格:
由于PPG原封不动的照搬Land’s End的视觉表现,消费者看到的是纯正的美式生活方式表达,这种差异化的竞争策略,与国内的雅戈尔们产生明显的区隔。
好处三、跟进者画龙画虎难画骨:
可以说,国内众多跟进者,在广告内容和表现手段上至今仍无一家可以超越PPG,原因在于,PPG是脱胎于直销业的发源地——美国,拷贝的对象是男士用品直销企业的祖师爷——Land’s End。PPG的竞争对手一来很难拿到第一手的参照资料,二来没有李亮、赵奕松那样的留美生活经历,悟不透美式文化的精髓。好比一暴发户,穿一身的LV、Gucci,但离那个境界就是少了一种气质和内涵。
五、在刺激消费上:
——颠覆性的营销策略:空手套白狼的“礼品卡”杀手锏
PPG礼品卡最大的价值在于:“衬衫还没买,现金已落袋!”
当时,PPG发现市场上有一种潜在需求:“消费者想给青朋好友/客户送衬衫,却不知道对方尺码,又不好意思直接询问?”所以,礼品卡有效满足了这种需求,直接产生3大经济效益:
1、零成本的电子货币迅速回笼现金;
2、电子货币兑换过程中sales引导增加ARPU值(单比消费金额);
3、不断获得新数据,无限扩大消费群;
六、在广告投放上:
颠覆性的媒体攻势:不计成本地资源占位
06-07年,正值保健品被严打、广告监管从紧的非常时期,PPG一反常态,06年在报纸和杂志等平面媒体上砸了2000多万的广告费,07年翻了10倍,一出手就是2.3个亿,算得上是当时全中国最大的平面广告主。PPG大手笔的出发点十分清晰:
第一、前期(1-2年里)在消费者不知道PPG的市场认知状态下,通过媒体货架的投射方式,让北上广深、长三角、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的消费者不断接触PPG,吸引广大的第一次购买体验。
第二、疯狂掠夺资源,抬高竞争门槛
好比开店要讲地段/位置,投广告要选媒体/版面,综观PPG两年来的广告战,几乎横扫了中国一线主流平面媒体,版面好,位置醒目,PPG的广告高占位,一方面的是抢占价值资源,中国的媒体是典型的1/9法则,媒体总量很大,但具有较好投资回报率的媒体只占总量的10%甚至更低。另一方面,PPG向蠢蠢欲动的跟进者发出警告:想从我这里分走一杯羹,自己还得掂量掂量实力!
第三、VC先后投了5000多万美金(未计算08年三山的3000万美金),有能力烧钱
我曾经仔细分析PPG的广告投放策略,其中有40%都是被浪费的掉的,这里有前期试投的主动性耗损,更多的是缺乏对投放媒体到人群和广告分析,随意性的挥霍。
当时,在PPG内部暗地流传一种说法,说PPG拿着VC的大把银子利用媒体洗钱。有些危言耸听。但如果当时PPG能够认真的对各个媒体进行详细的受众分析、相关广告内容的研究,做一些类似媒体打分表的遴选标准,完全可以将钱花到刀刃上,不至于引来一些非议,更不会酿成后来因为投资回报率过低,而和媒体闹出拖欠广告费的纠纷。
七、在公司运营上:
颠覆性的外包战略:只做大脑,不当手脚
PPG的本质是轻公司,以营销为导向的,而非一家产品公司,所以PPG的在公司运营上做的是减法。只将上游核心资源掌握在自己手里,下游执行的细节全部外报。
在产品上:
PPG没有工厂和研发部门,李亮是全公司唯一的产品经理,只抓上游采购,所有的布料由李亮负责购买,向外包工厂下订单,至于开发什么产品,也是李亮根据美国市场的一些经验,甚者个人的喜好审美来定具体的产品线,虽然起到了“旌旗一挥,行动统一”的高效率,但也存在显而易见的弊端:
第一、很多产品出现水土不服
99元的皇家牛津纺衬衫像一座标杆,令PPG后续推出的衬衫新品竟无一能征服市场,销售情况不甚理想,特别是价位在200元左右的中高端产品,如迎风群岛系列、苏格兰休闲系列、海岛棉系列、包括08年的新款精品高支棉系列。究其原因:
1、中高端产品的面料卖点无法令消费者深切感知;
PPG的百元产品均以宣扬高品质面料为主,而面料的优劣好坏是需要消费者亲身接触体验的,在平面媒体和DM上根本无法体现。给消费者造成的感觉的是:所谓的高品质看上去和99元的牛津纺并无别样,激发不了购买欲。
2、缺乏对产品品质的深度剖析和卖点的高度提炼;
营销的至高境界是要有“化腐朽为神奇”的本事,如何将一件的普通的衬衫,通过的概念的嫁接,面料机理的深挖开掘,给消费者一个强烈购买的理由,这种传播学上编解码技术恰恰是PPG内部人所不具备的,当时我给迎风群岛定下一个产品卖点:“会呼吸的衬衫”,突出的面料透气吸汗的高品质,围绕呼吸这个概念,运用相关面料机理图、通过前后数据对比等科普手法对消费者进行深度说服,不断刺激消费者的神经。
第二、产品部的缺失,导致对下游工厂的监管不利
PPG没有产品部,也许是李亮百密中的一疏,网络上对PPG衬衫质量的诟病,并非无中生有,我在07年买过多件PPG产品,总结了几个问题:
1、袖口短:看上去特别不协调;
2、下摆短:搭配西裤容易掉出来,有碍形象;
3、版型宽:欧版的式样让身材偏瘦的人穿着特显肥松;
如果有良好专业度的产品经理严把质量关,并根据东方人身材,进行二次设计,上述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。
因为产品纠纷问题,我在07年4月的一天,曾经亲历过PPG的一场风波:
有一家浙江的生产商带着当地法院的人,亲自跑到PPG位于上海青浦的办公地,冲进电机房拉闸断电,致使PPG整个呼叫系统全部瘫痪,当天暂停运营1个小时。事件的起因是PPG认为对方产品质量不合格,拒不付款所致。
在营销上:
PPG把营销进行模块化的切割,有点中央厨房的操作概念,PPG事先将上游的策略以及媒体谈判完全由自己掌控,下游的摄影、设计、修图、公关执行、DM投放等环节全部有不同专业的细分公司包干到户。
从理论值上,似乎这种外包战略代价极高,从直接成本计算,花费不菲,然而从营销策略到具体执行的一条龙,不断的为呈现的效果加分,这也就是为什么PPG一出世,即抓住了广大消费者心智的原因。
另外,精准的外包战略确保了时间的环环相扣,这种无形价值绝非单纯的成本核算问题。
在运营上:
PPG坚持用自己的原班人马开发PPG2.0的运营系统,将前端的Call Center销售平台和后台支持平台(包括IT、市场部、数据、物流)进行对接,开发系统是个循序渐进的慢工出细活的事情,最简单快速的办法,是找专业公司,如用友、东软等,可以在1-2个月内开发出一套即时可用的成熟的系统。
然而,在这项事关PPG生意命脉的核心问题上,李亮坚决自主开发的策略,而为之付出的代价的是:PPG直到07年底才在技术上真正实现消费者随意挑选产品组成礼包的功能。
八、在促销手段上
颠覆性的礼包策略:满足男士一周的穿衣需求
PPG首开了服装礼包装的购买策略,对ARPU值有着举足轻重的贡献。这个想法也源于李亮和赵奕松的跨国公司的经历。
国外投行职员的衬衫穿着习惯是:周一到周四以白、蓝纯色为主,周五会变换一些轻松休闲的颜色度周末。根据这个极为美式的穿着传统,PPG提出了一周换装概念,即将4-5件衣服搭配组成一个礼包,满足白领男士一周的着装需要,搭配的原则是白、蓝纯色加一个暖色系,细心的消费者会发现PPG礼包这种如出一辙的组合策略。
轻狂的PPG,轻狂的李亮,不断的在行业内做出颠覆性的举动,一次次的让同行大跌眼镜之余,将媒体、消费者玩弄于股掌。他可以狂砸数亿广告眼都不眨,可以做轻得不能再轻的公司,可以面对消费者对产品的质疑面无惧色,就算是面对行内行外人群起攻之时,依然可以极度自信地面对事业。这种另类的轻狂,虽然赢得了出人意料的旗开得胜,但也为其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。
智少奇,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,资深品牌行销专家,深度介入快消品、保健品、药品、服装服饰、电子商务等传统、新兴产业,全盘操作过十多个整合营销项目,服务过燕京啤酒、阿里巴巴等行业一线品牌。曾经先后在灵诺策划传播机构、PPG服饰、香港力康集团等企业操盘品牌事业,擅长帮助国内外企业快速赢得销量的火箭式增长,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品牌营销商机。沟通电话:13621947063、13681758181,E-mail:zhishaoqi@gmail.com